2022年12月16日,Cell Metabolism刊登了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萍/楊華/鄭祖國團隊的題為“Discovery of a potent allosteri...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蔡泉課題組發(fā)展了一種鈀催化分子內(nèi)C-H芳基化反應,有效構建了固有手性杯[4]芳烴。研究成果以“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Inherently Ch...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鄭佑軒教授和鄭文華副教授團隊將[2.2]對環(huán)(1,4)咔唑啉(Czp)引入到基于叔丁基和酚惡嗪的硼氮多重共振體系中,合成了兩對具有平面手性的CP-MR-TADF對映體 (R/...
近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曉雁教授課題組與燕山大學田永君院士團隊合作,選擇商用熱解碳作為前驅(qū)體,在高壓(25GPa)和窄溫度區(qū)間(1050-1150℃)內(nèi)對前驅(qū)體進行高溫高壓實驗,成功制備了一種新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俞書宏教授長期從事無機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應用研究,被譽為師法自然的“材料魔術師”。在低成本、環(huán)保型、可持續(xù)的生物基材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近日,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惰性碳氯鍵活化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可見光介導的雙核金催化策略,實現(xiàn)了偕二氯烷烴的多樣性脫鹵烷基化,一箭四雕,擴展了偕二氯烷烴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模式。該工作以“Photoi...
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張貞課題組發(fā)展界面超分子手性傳遞分子機理研究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于2022年12月14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講席教授朱強研究團隊針對高機能金屬材料的激光增材制造過程中熱裂難題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進展,相繼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po...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海偉教授課題組使用原位X射線衍射技術研究了金屬間化合物(IMCs)催化劑在高溫下的形成機制,理解了相變溫度依賴的結構演變過程,并通過拆分合金化和有序化步驟,實現(xiàn)了高度有序鉑基合...
近日,德國美因茨大學Siegfried R. Waldvogel課題組首次報道了一種腙與親偶極體(dipolarophiles)的直接電化學方法,涉及[3+2]偶極環(huán)加成的過程,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和吡...
近日,內(nèi)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谷曉俊教授課題組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在化學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發(fā)表,題為“Surface-Exposed Single-N...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長聘副教授楊文和北京理工大學醫(yī)工融合研究院邵瑞文副研究員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fā)表文章“Microscopic Segregation ...
近日,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章康達課題組在新型光開關硫族鍵體系的構筑及其光控催化應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Visible-Light-Switchable Tellurium-Ba...
近日,夏海平教授/林玉妹副教授在“碳龍化學”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一種基于π-和σ-芳香性接力驅(qū)動的策略,實現(xiàn)了首例金屬雜環(huán)丁二烯到金屬雜環(huán)丙烯的縮環(huán)反應。相關成果以“Ring Contract...
CO2電催化還原制備多碳產(chǎn)物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面臨著低選擇性、低生產(chǎn)效率、低碳利用率和穩(wěn)定性欠佳等挑戰(zhàn)。近日,湖南大學黃宏文課題組利用孔結構限域效應和陽離子效應協(xié)同調(diào)控電催化反應的局部微環(huán)境,從而在強...
優(yōu)化Pt基合金催化劑的表面,使其不僅暴露盡可能多的活性金屬,而且包含適當?shù)挠H氧元素調(diào)控催化劑的電子結構對于緩解甲醇氧化反應(MOR)過程中CO中間體(CO*)的中毒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種由富Rh核和...
近日,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Yujiro Hayashi課題組發(fā)展了高對映選擇性和步驟經(jīng)濟性的合成策略,利用五鍋反應即可實現(xiàn)(-)-奎寧的全合成。此合成策略具有以下特色:(...
對C-H鍵的甲?;磻菍⒕哂兄匾饔玫募柞;?雜)芳烴中的最直接方法。然而,經(jīng)典的甲酰化方法的苛刻條件使其官能團兼容性較差,大大限制了它們的應用。近日,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Francisco Al...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Tomislav Rovis教授團隊利用較低能量的深紅或近紅外光在反應介質(zhì)中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Nature 2019, 565, 343),同時可以抑制加氫脫鹵副產(chǎn)物的發(fā)生,成...
12月12日,中國科學院官網(wǎng)發(fā)布《關于2022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候選名單的公示》,據(jù)公示,經(jīng)初評委員會評審,評選產(chǎn)生通用領域候選名單,包括15名年度人物和5個年度團隊;評選產(chǎn)生專用領域候選...